|
|
EN

产品中心

陈光:鲁川情

来源:ayx爱游戏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25 04:11:11

  北川县是共和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距省会成都160公里。几千年来,古老的羌民族与汉、藏、回等17个民族在北川大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淳朴厚重的民俗文化,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新纪元!

  北川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公元2008年,作为山东援助四川抗震救灾大军的一员,我在那里工作或者说是战斗了一段时间,熟悉了那里的山水、草木和许多人,知道了那里的昨天和今天。北川,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北川,把山东和四川两省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学时读这首诗,知道了华夏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叫“羌族”。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最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存在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羌族地区山高谷狭,交通险阻,羌族人凭智慧架起了竹索桥,开凿了栈道。竹索桥是将竹绳系在河谷两岸坚固的物体上,不用铁钉,没有桥墩,只是用多条竹索,并排横跨江面,上铺木板,以通人畜。栈道就是在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悬空通道,以便通行。今天在羌族地区,竹索桥仍然在使用,能够正常的看到大量的栈道遗存。

  羌族人能歌善舞。民歌主要分酒歌、山歌、情歌、时政歌、劳动歌、喜庆歌、丧祭歌等,见景生情,即兴发挥,抒发出唱者不同的心境。其中,酒歌最为著名。

  1935年春天,驻扎在川陕交界处的红四方面军奉命西进,与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会合。4月12日起,红四方面军8万军队和约2万随行人员,在总指挥的率领下,由川陕交界处分五路从江油、平武陆续进入北川。在这里,红军与的川军和地方土顽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激烈战斗,经历大小战役10多次,为顺利西进开辟了道路。

  著名的千佛山战役历时73天,红军投入部队3万余人,击溃敌军23个团,歼敌1万余人,牵制投入一线万人,取得了辉煌战果,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分路西进,攻占懋功,与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的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为粉碎军的围追堵截,取得长征胜利,顺利到达陕北,创造了条件。

  北川人民把红军当亲人, 男女老少一起上阵,修路架桥,筹款运粮,救护伤员,为红军在北川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为红军打通北川峡谷通道、顺利西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总医院的房子至今仍然矗立在马槽乡驻地的半山上。

  1935年7月红军离境時,北川一万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军。接踵而至的川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土豪劣绅、伪政权头目和还乡团对失散红军、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进行血腥,到1936年,北川全县人口由4.6万人锐减到2.5万人。

  北川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北川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共和国不能忘记北川。

  全县20万人,安静地生活在林茂粮丰、山清水秀、面积近3000 平方公里的大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雨不惊,平安静谧。有“中国米黄大理石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等称号。

  老县城曲山镇地处东西两侧的大山之间,是向北通往阿坝州的门户,藏、羌、汉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奔流而下的湔江河水清澈透明,如缎如绸,如诗如梦,柔柔嫩嫩,像一首舒缓曼妙的华尔兹舞曲穿城缓缓流过,好似在永远诉说着一个个古老而又幽长的梦境。

  散落在老城区的星罗棋布的小餐馆里,放着简单的条凳和红黑相间的方桌,酒缸里透出的“马槽酒”大曲味道,散发着谷物的绵柔和流连的芳香。

  小县城里的人永远过着慢生活。久居的市民,进城的农人,往来的的商贩,从早到晚聚集在餐馆里神侃,古往今来,奇闻异事,花鸟虫鱼,世界万象,如河水汩汩不息。偶尔有人插科打诨,夹杂着对老板娘的戏谑。日头缓缓西下,慢慢走向黄昏。斜进的阳光,照耀着尘埃,时光仿佛凝固,一切静谧安详。

  地震给北川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放眼望去,满目疮痍。平生第一次懂得了“灭顶之灾”这个词的线年的风雨沧桑,古老的北川却在2018年5月12日下午的一瞬间被毁了。

  美丽的县城毁了。地震前的北川县城,四面环山,湔江河横穿东西把县城分成南北两片,青山环抱,山清水秀,具有着强烈民族特色的建筑、商品、民俗,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地震一来,山崩地裂,矗立的高山顷刻间变成砂石流冲向城区,把县城活生生地埋掉了一大半。

  站在县城南面的山坡上,北川县城尽收眼底。放眼望去,整座县城早已一片废墟。进入县城,大面积房屋成片倒塌,没倒塌的也东倒西歪,无一间可以再用,无一条街道可以通行。爬上废墟,只见县委组织部、县档案馆的牌子被踩在脚底。举目环顾,四面高山上随处可见大面积的滑坡,遇难者的尸体、满街丢弃的衣物、倒塌的商店里涌出的琳琅商品,夹杂在斑斑血迹和巨石丛中,令人不敢下脚。

  面对此情此景,所有人不禁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一位老人回忆了那惊险一幕:5月12日下午2点多,他蹬着三轮揽客行至县政府大门前的广场时,突然感觉到三轮车车身上下乱跳,连忙跳下车查看情况,但感觉身体失重,无法站立。就在此时,眼前发生了可怕的一幕:宽阔的街道突然间隆起,身旁一栋栋高楼开始左右摇摆,接着,便一栋栋地接连轰然坍塌。街道宽阔地带的人们在惊慌尖叫中四散逃离,但一个接一个地又被四周山体上滚落的乱石压在了下面。尖叫、哭嚎声在死寂的县城山谷里此起彼伏。

  古老的村庄毁了。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匠心独运的羌寨和碉楼建筑多建于高山或半山地带,由几户或几十户形成自然村寨。向阳背风,地基坚固,形式多样,层次不一,冬暖夏凉,牢固耐用,不受山洪危害,砍柴取水方便。每一座房屋院落紧密相连,纵横交错的巷道作为全寨的交通之用和与各家各户的大门紧密相连,整个羌寨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犹如一处结构严谨、构造复杂的古城堡。住房一般为三层,下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顶层作堆放谷物等用。碉房的建筑,就地取材,以土石为料,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但是,在特大地震面前,历史戛然而止。

  最可怜的是陈家坝乡,一共18个村,15个建在从南到北7公里的一面山坡上。大山一晃,砂石裹着树木从天而降,不到3分钟,15个村的男女老少,鸡狗鹅鸭,房屋树木,几千年的积淀,便被埋到了二十米厚的砂石之下,没有一点儿声响,让人欲哭无泪。由于唐家山堰塞湖堵住了青片河下泄的洪水,河水迅速上涨,沿河村庄二次受灾,被洪水淹没,禹里镇驻地竟沉入水下45米,漩坪乡更甚,竟然沉到水底65米。

  基础设施毁了。特大地震造成北川基础设施全面损毁,电力、通信、水利、教育、卫生设施全部被毁,几乎所有的道路、桥梁都断了。进入县城的道路上,一块块滑落的巨石将马路完全堵塞,最大的足有两三层楼高,重量估计上百吨。正是由于此处堵路,致使数千、武警和消防官兵,以及众多大型工程车受堵,无法进城。从北川中学继续前行一公里,原本平整的路面从中央高高耸起,足有三四米,断层水泥路面犬牙交错,到处是深不可测的黑暗,行人稍不留意便会滑入其中。

  从擂鼓镇进入关里的乡镇,距离三四十公里,地震前开车只需一个小时,震后需要绕行650公里,翻越4700米的雪山,跑整整一天。步行进去,要走两天。中间的几个乡镇成了孤岛,只能用直升飞机把救灾人员用绳子和筐子吊下去。

  青山绿水毁了。四川是地震频发的省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7级以上地震不下十二次。一次又一次的地震把大山的石头震碎了,把山体震得松散了,多数山体成了沙包石。由于四川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温較高,雨量充沛,树木生长很快,从外表上看,所有的大山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翠滴,千山一碧。但这只是表面,绿色下面有隐患,一遇大雨,便到处频发泥石流灾害。遇到地震,后果可想而知。

  四川大山潜在的这些危机,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暴露无遗。走进震后北川,放眼望去,从山顶倾泄而下直到山脚的泥石流,把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变成了一幅幅巨大的水墨画卷。那瀑布一样的线条,一笔下来几百米、几千米,鬼斧天工,虬劲有力,一眼望去,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一条条清澈的河流,瞬间被滑落的山体拦腰截断,变成了一个个不同规模的堰塞湖,随着不停地降雨,湖水迅速上涨,又淹掉了两岸的农田、村庄、道路。著名的唐家山堰塞湖就在北川县城的头顶上,蓄水达到几千万方,水深超过百米。

  一座座学校毁了。同其它地方一样,震前北川县最好的建筑也是学校。但是在8级地震面前,这里却成了最让人悲痛欲绝的地方。在一座小学的废墟边上,我看到了一排排顺着的小孩子遗体和一个个趴在地上顿足捶胸大声痛哭的家长。最令人震撼的是北川中学。地震发生时,距北川县城1公里的北川中学正在上课,短短几分钟内,两座教学楼轰然倒塌。没有人救,也没法救。1600多名师生从此长眠于两栋坍塌教学楼的残墙瓦砾之中。

  无数个家庭毁了。北川全县有16万人口,特大地震造成一万多人顷刻间命丧黄泉,一万多人失踪。事发当天,6名副县长中,3人遇难,3人一度失踪。县长金大中家中6个亲人,3人遇难,3人下落不明,他是从废墟中爬出来后立即投入抗震救灾的。

  县医院的160名医护人员,仅存4人。县级机关幼儿园的孩子全部被压死在河边那座垮塌的房屋里。公安看守所武警中队42名战士、35名服刑人员瞬间被埋在山体下。通口乡女党委书记赵蓉,老公和八岁的儿子遇难了。坝底乡女党委书记周福岚,丈夫和七岁的儿子再也不见了。县委副书记瞿永安,妻子和儿子永远离开了人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走了,一朵朵娇艳的鲜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败了,一组组美满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活活地被拆散了。

  在一处废墟边上,看到一个十几岁的红衣少女,正蹲着烧纸。我拍了一张照片,然后问小姑娘“这是祭奠谁啊”?她不说话,目光呆滞,毫无表情,只聚精会神地烧。我知道,她的眼泪应该是流尽了。

  噩梦依稀,往事如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北川县紧邻汶川,遭遇灭顶之灾。老县城瞬间变为废墟,秀美羌山满目疮痍,两万余名同胞不幸遇难,14.2万人无家可归,全县直接经济损失585.7亿元,相当于2007年财政收入的585倍。

  特大地震夺走了亲人的生命,毁掉了仅有的财产,但北川人民擦干眼泪,挺起脊梁,在全国人民、山东建设者和海内外同胞的关爱和支援下,走上了一条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之路。

  如果说,灾后艰苦的抢险救灾和过渡性安置,让我认识了一个古老的北川、红色的北川、清秀的北川、苦难的北川。那么两年灾后重建,则让我亲眼看到了一个坚强的北川、英雄的北川,也见证了鲁川两省人民血浓于水的深情厚意。

  汶川特大地震受到了全国全世界的关注,也牵动了山东人民的心。灾后仅仅10个小时,在前方形势还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决定。

  5月14日清晨,两架飞机从济南遥墙机场起飞,一架载着卫生医疗队,一架载着消防抢险队,直飞四川救灾前线。山东省长姜大明亲自到机场送行。从这一刻起,山东和北川紧紧连在一起,鲁川同心,携手并肩,抗震救灾,再造一个新北川!

  震后72小时是黄金救援期。山东迅速调集13个消防支队、771名官兵,冒着大雨,顶着余震,绕过塌方区域,徒步进入北川。这是当时最精锐的救灾队伍,只有他们带有救灾的设备和工具。他们几天几夜连续作战,从废墟和瓦砾中扒出了几百个微弱的生命。

  在此同时,山东迅速从省直机关和17个市紧急召集1779名医疗救护人员先后赶到北川,在擂鼓镇建立战地医院,向20个乡镇派出医疗队,救治伤员,灭菌防疫。因为道路不通,白坭和漩坪两个乡的第一批医疗队员,是用直升机送进去的。飞机悬在空中,人员用绳子一个个吊下去,很危险。滨州市医疗队几个女医护人员就与男同志在一个帐篷里一起吃住。没有办法,他们没第二个帐篷。

  济南公安202名特警,刚从青藏高原执行特殊任务回到济南,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川,执行北川老县城的封锁和防疫任务。202个山东大汉,在绵阳市体育馆的篮球场上搭建了临时营地,每人一块床板、一张凉席、一个枕头,一条床单,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震后灾区物资极度匮乏,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战士们每天早出晚归,昼夜轮班执勤,中午在山上只能吃到一个盒饭。

  与此同时,山东全省人民齐动员,短短几天定向捐款37.6亿多元,员捐献特殊党费7.2亿元,还有企业捐献的大批药材、食品、衣物,每天源源不断送往灾区。那个局面,线万农民推着小车支援淮海战役。山东还安排700多名北川学生到山东就读。这就是山东人的大爱!

  山东航空公司开通了济南和青岛直飞绵阳的临时航班,不计成本,随时运送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

  临沂市的十几个农民,开着自己的农用三轮车,带着锅灶生火做饭,星夜兼程赶到灾区,下了车就立即投入抢险救灾。山东警察学院的7个在校学生,自己买票乘火车赶到灾区参加抢险。济南市一个62岁的市民自己赶到灾区参加救援,劝都劝不回来。这就是山东人的情怀!

  黄金救援期过后立即转入过渡性安置,任务是建设板房,让灾民平安度过2008年的冬天。任务下达,立即行动,山东17个地级市对口支援北川20个乡镇,其中济南、青岛、菏泽每市两个,其他市每家一个,每市一位副市级领导带队。140个县市区,一家对口一个村,由一位县级干部现场指挥。一时间,8000多名山东干部职员云集北川。前方后方,同心戮力。各市迅速建起了板房材料生产工厂,昼夜生产。每天近千辆汽车,满载板材,经河南、陕西运往北川。那是一条1500公里的钢铁长龙啊!车轮滚滚,一路烟尘。最远的威海、烟台距离超过两千公里。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这就是山东人的豪迈!

  材料运到绵阳,换乘小四轮、三轮农用车运往各个乡镇。山高路險,余震不断,到处是泥石流和山体塌方,不小心就是车毁人亡。北川的情况太特殊,全县3000多平方公里,大小平原加起来不足5平方公里,加上地震破坏,有的乡镇竟找不到一块能建设10套板房的平地。援川人员硬是靠着肩挑人抬,把一块块板材送往几百米、上千米高山上,依山傍势,搭建成一间间板房。为了北川人民,再大的苦我们也能吃,这就是山东人的意志!

  四川省和绵阳市交给山东一些临时任务,支援邛崃市过渡性安置,为绵阳市紧急建设高考板房,为三台、盐亭、梓潼等县建设医院和学校临时板房,我们毫不迟疑,及时协调力量,采取一定的措施,千方百计,予以满足。

  山东抗震救灾援川前线指挥部的大帐篷设在绵阳长虹机器厂的空地上,灾后重建的一项项任务、一条条指令,就是从这里下达到各市指挥部;一项项工作、一组组数据,从这里上传到北京和济南。道路不通,我们与抗震前指联系请求支援,调来山东8市公路局的工程队和大型工程装备,24小时待命保道路畅通。电力不通,我们调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电建铁军,抢修线路,保证供电。跨省长途运输遇到困难,我们协调豫陕两省发放通行证免费过路过桥。

  来自省委省政府重要部门的几十个小伙子们,精神抖擞,各负其责,随时调度前后方情况,不停地处置很多问题,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凌晨两三点才能躺倒帐篷里那淹没在蒿草中的行军床上,盖上那一把就能攥出水来的棉被,迷糊几个小时。这就是山东人的无私!

  震后的灾区,不光工作条件艰苦,生活同样困难。吃不上热饭,喝不上开水,没地方洗澡理发,蚊子咬得浑身起泡。诸城得利斯集团董事长郑和平先生得知后,立即安排得利斯西安分公司连夜加班生产,第二天下午用冷藏车送来8000条大火腿,各市指挥部按人头领取,每人一条,大家欢呼雀跃,不亚于高高兴兴过大年!济南、烟台、德州、济宁、东营、威海等市的书记、市长亲自到前线慰问。这就是山东人的同心!

  经过一个多月昼夜奋战,6月24日,山东胜利完成国家下达的过渡性安置建设任务。第二天,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省委省政府给援川干部的慰问信。接下来将是规模宏大、更加艰巨的灾后重建。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为了让灾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欢欢喜喜迎奥运,山东根据中央统一安排,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从这一天正式转入灾后重建。

  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支援四川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成立了省援川办和北川指挥部,精选最有实践经验、最能打硬仗的干部担任负责人。各市同时成立相应机构。500多名援建干部,3.5万名工程技术和建设人员立即奔赴北川。

  灾后重建,规划现行。新县城和总体规划由中国规划设计院负责,各乡镇驻地建设规划设计由山东和北川县一同承担。身为援川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我带领指挥部和北川县的同志爬山涉水,行程两千多公里,逐个乡镇当地考验查证,与乡镇领导同志一起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根据调研情况,亲手起草了一篇报告,内容是《正确地处理灾后重建中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看到后,亲自打电话表示赞成。

  中央原定灾后重建时间是三年,后来改为三年任务两年完。两年时间里,山东先后投入100亿元资金,完成建设项目369个,兴建了旅游、文化、公共服务等6大服务园区,异地建设了一个新北川县城。同时出资支援北川恢复县乡公路和交通设施。对22处乡镇,每处建设了一所学校、一个医院、一座商场、一个文化中心、一条中心街道和一个污水处理厂,将公共设施水平向前推进了15年。

  北川新县城是我国历史上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规划层次最高、施工组织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汇集全国资质最高的设计单位50多家,召开多名院士参加的论证会100余次,超过1000人次的专家学者参与设计。

  2009年6月,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的所有项目同时开工,4平方公里的新县城建设工地上,218个项目同时启动,一时间吊臂如林,挥汗成雨。只有一个要求:精益求精。只有一个标准:顶级水平。

  灾后重建,困难重重。山东的建设者自我加压,负重而行。投资600万的建材厂刚刚建成,被一场大雨带来的泥石流掩埋,只得择地重建。四川省批准的安昌河设计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山东改为50年一遇。为了北川的孩子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读书,来自威海的援建者在8层高的教学楼下,打下了10层楼的地基。为了减轻灾区群众的安居负担,山东援建者对援建新县城的每一套住宅精装修,连窗帘都挂好了,只等主人拎包即住。

  北川抗震纪念园四周种植的数百株高大银杏树排列整齐,永昌河边栽种的6万平方米草坪、6千多株大乔木、3万平方米灌木,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证了青岛建设者的心血。为了能找到这些大树,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跑了7个省,行程超过1万公里。没办法,成都附近不可能在短时间找到这么多树种。为了能给北川添绿色,跑多远都值得。为了确认和保证成活,他们给大树挂“吊瓶”,做“支架”,上“金疮药”,打“强心剂”,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靠肩挑人抬,给大树注入了135吨营养液。这就是山东人的标准!

  短短15个月时间,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具有浓郁羌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在一张“白纸”上拔地而起,速度让人惊叹!在新县城往北23公里处,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默默地守望着自己的新生,这是川鲁浓情化成的彩蝶。

  2010年9月25日15时30分,山东省委书记将一把挂着红花的巨大钥匙交到北川县委书记手中,这标志着山东省援建北川的所有项目全部竣工,并将新县城整体移交给北川县。

  对山东建设者来说,那是一场血与火的考验。许多干部职员半年不能回家探亲,许多人带病工作,轻伤不下火线。有的受伤致残,潍坊市援川干部崔学选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4岁。

  为了纪念山东人民的无私支援,四川省和北川县决定,新县城和各乡镇的重大建设项目,可以用“山东”、“齐鲁”和各市的名字命名。但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所有建设项目,一律不用山东的地名命名,灾后重建不留一点山东痕迹。这就是山东人的品格!

  十年风雨,羌山巨变。我和我的同事们亲眼看到了一个英雄的北川,见证了北川每时每刻的变化,见证了14亿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见证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大爱亲情,见证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奋进的民族气节,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力量,见证了中国应对复杂局面的执政能力。

  十年来,一起参加抗震救灾的“北川兄弟”们很少回北川看看。几次次梦里回北川,还是那惨烈的场景,还是那撕心裂肺的痛。

  分别十年,重回北川。期望看到那熟悉的景,盼望见到那共同战斗的人,一颗心忍不住怦怦地跳。

  驱车驶出成绵高速,沿着辽宁大道,半小时就来到离北川老县城23公里的安昌河边。“大禹故里中国羌城”的匾牌高悬于进入新县城的必经之道上,栩栩如生的羊图腾静静注视着过往的一切。

  “5•12”特大地震,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疆大爱,把人间真情挥洒到极致。凤凰涅磐,志在重生,美丽的新县城早已建成,这一切让北川生命永恒。

  北川新县城坐落在安昌河畔,依山傍水,一条支流穿城而过。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羌族特色,把民族与现代融为一体、古典与时尚汇于一城,成为“城建工程的标志、抗震精神的标志、文化遗产的标志”,成为集中展示灾后重建质量与速度的样板。

  北川新城规模面积大概7平方公里。搬迁了6个村庄,这里寸土寸金。城区全是新建的楼房,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充满羌族特色。十年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新城,北川新城让人赞叹不已。你没办法想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异地搬迁建设的县城,是一个在悲痛中诞生的新城。

  新县城所在地取名永昌镇,寓意北川永远繁荣昌盛。放眼望去,沿安昌河七八公里的地段上,繁荣的巴拿恰商业街、巍峨的禹王桥、富于羌民族特色的居住小区连成一片,街道干净宽敞,各种公共施设完善,翠绿的草皮铺满道路中间的绿化带,挺拔的银杏树挺立在人行道旁,错落有致的灌木点缀在永昌河边,芦苇、小桥、飞鸟、游鱼,郁郁葱葱的森林掩映着水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北川县城新貌,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北川民众已从地震的伤痛中走了出来,重新过上了安宁祥和的生活。

  城区中一栋栋整洁漂亮的楼房矗立在秀美的山川之间,布局井井有条。道路宽阔笔直,路旁绿树成行。新县城绿地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6平方米,几乎是住得有多宽、绿地就有多大。

  “北川巴拿洽”是北川新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巴拿洽”源于羌族语言的音译,意思是“做买卖的地方”。巴拿恰特色商业街是新县城景观中轴线和步行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援建的重要旅游服务业项目,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当时设计就业岗位4000多个,如今早已远远超过。

  走进“北川巴拿洽”,各种羌族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许多羌族特色表演美不胜收,国内外游人摩肩擦踵,不时传来歌声笑声。熙熙攘攘的人群,“羌”味浓郁的房屋,会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可以感觉到生命的律动。绣娘田福蓉,地震前在茶楼工作,而今从事羌绣,搬入了新居,月收入提高,如今的生活让她很是满足。作为羌族姑娘,羌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族人的生活理想。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座落于北川新县城中轴线上,是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继承和弘扬古羌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国民族博物馆北川分馆。博物馆民族特色鲜明,建筑风格独特。馆内展览以实物形态和大型场景复原相结合,并以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充分展示不同时代羌族民俗文化特点。走出博物馆,人人同声慨叹,我们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羌族这个英雄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维斯特农业观光园位于新县城东南部,为山东对口援建北川农业的重点项目,由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兴建。营业范围包括现代农业示范展示,高山农业研发种植,高山特色农产品交易、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仓储,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山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以及绿色生态餐饮娱乐等多个领域。园内设有东西两个大展厅,所展陈的奇花异草、优质瓜果和高产蔬菜,令人大开眼界。

  北川老县城保持震后原貌,成为让人观瞻的地震遗址。我们献上鲜花,静默肃立,不忍心抬头再看一眼。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毗邻地震遗址,主题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是四川省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5·12汶川特大地震科普体验馆与纪念馆互为补充,重在向人们普及地震知识,体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感受地震、传播知识、关爱生命”的主题。全馆分为时空隧道、灾难现场、解密地震、穿越断裂带、震前防御、应急与救援六个部分,充分运用拟真场景、LED视频、互动投影、白膜投影、U型影院和4D动感影院等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手段,突出展览的观赏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到知识,整个展览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

  参观完北川新县城,我们直奔千年古镇禹里。震后北川全境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北川老县城去禹里,走的是穿越唐家山的隧洞,只用半个小时,就抵达了文化渊源深厚的禹里古镇。

  禹里是治水英雄大禹的故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北川县城所在地。特大地震使这里遭到重创,唐家山堰塞湖造成镇驻地和5个沿河村被淹没, 7000多名群众二次受灾。记得当时我翻山越岭来到禹里,湖水刚刚退去,房屋里灌满了淤泥,楼顶上堆满了柴草、电线杆上挂着沙发,一片狼藉,那惨状令人无法想象。灾后重建中,禹里人民克服重重困难,重建了家园,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继续前进,我们来到墩上乡石关村,这是北川最为偏僻的乡村之一,海拔1000多米。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行,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到处都是青枝绿叶。成片的果林里,果农们正忙着给果树浇水、施肥。他们利用日照充足的自然环境,选择了发展高山水果产业,尝试种植皮球桃、青脆李、枇杷、蜂水梨等水果。当第一批皮球桃运出山外,被顾客一抢而空后,绿色发展让大家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十年来,北川发扬革命老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经济、社会、民生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经济总量已经突破50亿元,成功挺进全省少数民族县“前十强”,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光荣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以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为文化基点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年旅游接待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不但让北川经济产生了量的改变,还从本质上改变了民众生态,使北川传统的农业社会,正在蜕变为以旅游为中心的综合型现代社会,拥有了稳步发展的前景。

  3年重建,5年发展,10年看长远。“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的画卷已徐徐铺开,北川前面的路将更加辉煌。

  仔细想来,这鲁川情,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对北川的情,而是一亿多山东人民对北川人民的爱。

  北川,你让我今生今世,魂牵梦绕!我为你自豪,为你骄傲!愿你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部长有约丨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新安:党建赋能基层治理,多元共建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