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产品中心

65年彭德怀重走大渡河发现即使蒋军把泸定桥炸了也挡不住红军

来源:ayx爱游戏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3-01 18:55:18

  开国上将杨成武戎马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生死之战。但当他回忆自己的一生时,曾心有余悸地说:我平生所历千余战,若论最惨烈、最悲壮、最惊险的,莫过于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之战,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是长征之中最为惊险的战斗之一。因此很多人就有了疑问,如果当年守桥的四川军阀刘文辉将泸定桥给炸掉,中国革命的历史是否会改变呢?

  泸定桥是沟通川藏的咽喉要道和军事要津,有“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光第一桥”之称。修建于康熙年间。当年康熙为了加强对藏区的控制,便于1704年同意了四川巡抚能泰的建议,在打箭炉地区修建一座铁链桥。

  经过2年的辛苦工作,泸定桥终于建成。这座桥由十三根碗口大的生铁大链组成,单独的两根铁区别开来,作为桥身两侧的扶手,桥身底下有起固定作用的铁链九根,桥身铺有木板,在左右的扶手处会各铺一条 20 厘米的辅助走板路,即使人来人往,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在那个时代,泸定桥不啻为一个工程上的奇迹。有了泸定桥的存在,清朝得以巩固自己在川藏地区的统治,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不仅如此,泸定桥的存在还兴旺了当地的商贸,成为川藏地区茶马贸易的枢纽之地。各省商人开始聚集在泸定附近,逐渐由一个荒凉的小村,变为一个摩肩擦踵、人口众多的城镇。

  而对于志在渡过大渡河的红军来说,泸定桥也是志在必得的救命之桥。在的诗歌《七律·长征》之中,还专门提及了这场战斗,正所谓“大渡桥横铁索寒”。

  回顾这场战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飞夺泸定桥”都宛如神迹一般,只要哪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给红军带来灭顶之灾。

  1935年5月,、朱德率领的中央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来到了大渡河边。蒋介石和四川诸军阀们摩拳擦掌,希望在湍急的大渡河边,将红军全数歼灭。要知道在1863年5月,石达开的数万大军就覆灭于此。当时蒋介石已经发出狂言,要让朱毛红军做“石达开第二”。

  红军到达大渡河边后,最终亲身领教了当年石达开所面临的绝境。从宽度来看,大渡河不算太宽,只有百余米。然而这条河却又有地势倾斜度大,水量极大的特点。因此大渡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水流的秒速,都达到4米以上,是平原地带河流流速的两倍以上。红军渡河的安顺场,其水深竟达到30米。正所谓:“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因此只有最有经验的船工才可渡河。据说老百姓平常渡河,船工都会索要十块银元一天的工资,老板还要给船工提供,由此可见这是何等危险的职业。

  为了阻止红军渡河,当地的四川军阀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政策,即将所有渡船都移到北岸,又准备放火,将南岸的安顺场全部烧掉,以焦土来迎接红军。

  渡河没有船,水太深又无法架桥,造船更是来不及。此时薛岳的十万追兵已经到达到了冕宁,数日之内就可赶到安顺场,红军若再不过河,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红军的第一个神迹发生了。原来当军准备放火时,却被一个名叫赖执中的恶霸给阻止了。原来赖执中是当地的土豪,整个城镇的一半都是他的私人财产。不仅如此,他还顶着24军的彝务总指挥部营长的头衔,因此普通的士兵根本拗不过他。

  于是赖执中乘坐着他的渡船来到北岸,找余味儒团长评理。他表示,一旦红军真来了,他就自己烧掉街区,不用别人动手。于是,赖执中得到了“暂不烧街”的承诺,又乘坐渡船回到南岸。就这样,赖执中的渡船成为了南岸唯一的渡船。

  赖执中为何不肯烧街,而是要固守安顺呢?首先,自然是因为赖执中驽马恋栈,舍不得他的财产。其次,他误以为红军走富林大路北上了,他曾亲眼看到红军去了富林渡口。如果红军去了那里,又何必担心安顺场的安危呢?最后,安顺场是当年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点,红军再怎么“唯物主义”,也得有点迷信吧!

  于是赖执中决定留在安顺,在他看来红军到达此地一定要经过彝区。面对凶悍敢战的彝兵,红军怎么也要十五天。到时候等他听到风声,再乘渡船逃走也不为晚。

  然而出乎赖执中意料的是,红军攻打富林,完全是为了声东击西,将上游的川军调下来。红军从来都不信邪,真正的渡河目标,一直就是安顺场。

  不仅如此,由于与小叶丹进行了“彝海结盟”,使红军通过彝区的速度大大加快,仅用了数天时间就通过了彝区的天险,还将赖执中布置的哨所尽数摧毁。因此当赖执中仍和自己的姨太太躲在自己的豪宅里推牌九时,红军已经摸到了安顺场。

  经过短时间的战斗,赖执中和他的保安团大败溃逃,至于他保全身家性命的“救命船”,也成了红军革命的“救命船”。

  这艘救命船一共只能搭载18个士兵和一个船工,而在北岸却驻守有川军的一个营。这个营的敌人素质不高,但装备不错,竟然还有迫击炮,是个不容忽视的对手。

  在孙继先将军的带领下,17名红军勇士手持冲锋枪,背上背着大刀,毅然决然地向对岸驶去。敌军见状,立即摆开机枪和迫击炮进行阻挡。在迫击炮的轰击下,我军船只一度失控,撞在礁石上,情况万分危急。

  为了压制对岸的火力,红军派出了有炮神之称的赵章成。当时赵章成手中只有一门迫击炮和4发炮弹。一旦打不中,就全完了。

  赵章成此人很有趣,他出身于旧军队,据说他在开炮前,总会先用右手向对面的敌人拜一拜。因此在后来,有人说赵章成是在搞封建迷信。结果赵章成听后哭笑不得,连忙解释,他这是在用“跳步测距法”,即在没有炮兵测距工具的情况下,用右手的大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分开,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的测距仪。

  在安顺场战斗中,赵章成像往常一样,对敌军“拜了拜”,然后操起迫击炮,连发了三发炮弹,其中两发直接命中,摧毁了敌军的碉堡阵地。

  在四川军阀混战中,双方士兵的素质都极低,火炮基本就是助威的,根本打不准。遇到红军的神炮手,川军士兵们顿时乱了阵脚。说是迟,那时快,18个红军勇士一下子杀到了对岸,他们用手榴弹、冲锋枪和大刀招呼敌人,将已然溃散的敌人杀得大败溃逃。就这样,红军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控制住了安顺场。

  然而红军的危机并没结束。这是因为红军手上,只有三艘渡船(缴获了2艘),每次只能运送18人,第一天也只渡过了720人。而当时的红军,足有3万多人,要全部渡完,不知等到猴年马月去了。况且,薛岳的十万大军可不会等你。

  就在为此着急上火之时,当地一位90多岁的老秀才却无意中提醒了他。这位老秀才,曾亲眼见证了当年石达开全军覆没的经历。然而老秀才说话却没个轻重缓急,偏偏跟说起了自己的诗。本来就情绪不佳,觉得老秀才的诗写得并不好,于是开玩笑说老秀才的秀才是不是买来的。

  但就在老秀才和其他红军攀谈之时,他口中的一句话却引起了的注意。他说“北进有唐友耕虎踞大渡河,欲南撤黑彝檑木蔽天,大军在此不可久留。”

  听了这席话,豁然开朗,他开心地说:“老者应该是状元,而不是秀才。”

  展开地区,了解到在安顺场上游320里的地方,有一个泸定桥,是供大军通过的好去处。

  看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红军通过了泸定桥,那么石达开为什么没有想着从那里通过呢?原来在当时,石达开和泸定桥还隔着一条松林河。这条河是大渡河的支流,河水流速甚至比大渡河还要湍急。当时,石达开曾试图渡过松林河,却被敌方土司王应元所阻止,因此进退不得。

  然而时间过了数十年,松林河已经改道了。曾经困死石达开的天堑,再也挡不住我们英勇的红军。

  想到了泸定桥,他的老对手蒋介石自然也想到了。于是蒋介石电令四川军阀刘文辉,立即派兵驻守在泸定,将中央红军给挡住。这是一场与时间抢跑的战斗。

  当机立断,立即和朱德、周恩来制定了一个“双保险”的计划。在安顺场,红军兵分两路,先期已经渡河的红一师和干部团为右纵队,由和指挥,沿着大渡河东岸前进;红一军团军团长率领红一军团军团部、红二师和红五军团为左纵队,沿着大渡河西岸前进,会和点均在泸定桥。军委纵队及第三、五、九军团在红一军团部及红二师路线后跟进。若如此,两军可对泸定桥守军形成夹击之势。

  当然这个安排还有一番深层考虑,万一两路人马无法在泸定桥会和,那么已经渡过大渡河的部仍可以在川西创造出一个局面来。因为红军干部团有很多储备干部,只要有群众,就能重建革命根据地。

  成败在此一举,朱德要求左右纵队都要在两天半之内赶到泸定桥,这是个极其艰险的任务。西岸队伍的先头团是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第四团,为了在两天半内走完 160 公里的路程抵达目的地,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但是,这条路太难走了,半山腰以上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单边羊肠小路蜿蜒曲折、起起伏伏,左傍是高入云霄刀劈一般的峭壁,右傍是深达数丈、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稍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途中随时遇见敌人还要进行战斗。

  2天跑完4个马拉松,而且还要翻山越岭,与敌人拼死搏杀,这简直是神明才能完成的任务。

  更要命的是,蒋介石竟然让刘文辉把桥给炸掉。我们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刘文辉真把桥给炸了,恐怕就没有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了。

  民国时期的四川,可谓是军阀如麻,其中最强大的,要数刘湘、杨森和刘文辉。从实力上看,刘文辉地盘最小,兵力最少。泸定,是刘文辉的地盘,而泸定桥,则是他地盘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蒋介石要炸泸定桥,是因为他的手还伸不进四川。等红军被剿灭了,他拍拍就可以走,而这可就苦了刘文辉和他治下的军民了。要知道,全桥铁件总重40余吨,平均每根铁链重1.6吨,依然是一项大工程。

  如果铁索桥被炸了,刘文辉根本没办法将之修复。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他自己。不仅要损失一笔经济收入,还会背上炸掉历史文物的罪人之名。

  于是刘文辉发电给蒋介石,声称自己要围三阙一。他已经派人驻守在泸定桥桥头,然后准备拆掉模板。只要在桥头堡放上几挺机枪,就算红军有千军万马也过不来。即使红军实在无法对付,也可以用炸药将桥炸掉。

  蒋介石也觉得刘文辉的计划可行,于是允许保留这座桥。然而出乎刘文辉和蒋介石意料的是,红军实在来得太快了。

  “王杨(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15 号(日期系追记误差)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五团夺取鸭溪一天跑 160 里的记录。”

  红军不愧为一支铁军,战士们没有一点的抱怨,而是喊着“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的口号就上路了。他们不顾伤痛、饥饿与疲劳,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狂奔。

  在猛虎岗,他们遇到了刘文辉部据守的隘口。在浓雾的掩护下,四团以神兵天降之势从背后杀到了敌军面前,仅用一个冲锋就打垮了敌军。川军一路没命的逃跑,跑的时候还顺手毁掉了小路上的一座小桥。为了搭好这座桥,四团又耗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至傍晚 7 时,他们距泸定桥还有110 里。

  即使到了晚上,四团的官兵们依然在狂奔,走不动的人,做一个拐杖拄着走或者互相拉着走。来不及生火做饭,就吃生米,渴了就喝雨水。全团上下一心,一定要按时赶到泸定桥!到了29日清晨6点,红军终于杀到了泸定桥的西岸,并夺占了全部沿岸阵地。他们创下了一昼夜行军 240 里的纪录!

  此时红四团面前的泸定桥,已经被敌人拆掉了木板,只剩下光溜溜的铁索。而敌人则在对面搭起了沙包做的堡垒,用机枪编制其严密的工事。敌人认为红军就算插上翅膀,也无法飞越泸定桥了。

  然而杨成武和王开湘并没放弃希望,他们遴选出22位勇士,由二连连长廖大珠任突击队队长。

  16点整,战斗打响了。22名勇士在数十名司号员震耳欲聋的喇叭声中,向对面发动了冲击。而杨成武和王开湘则亲自组织战士,向对面猛烈开火。在激烈的炮火声中,大河两岸几成一片火海。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四溅,红军勇士们一手持枪,一手抓着铁索,毫无畏惧地向北岸靠近。

  而三连连长王有才则带领官兵紧随其后,他们人人抱着木板。突击队员前进一步,他们就在铁索上不上一块。前有机枪,后有追兵,下面就是万丈深渊。看着红军一步步靠近,可真把川军这种“双枪兵”给吓惨了。在慌乱之间,他们点燃了桥头的煤油与干柴,试图用烈火吓退我们的勇士。

  就在这时,杨成武在后方大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了,别怕火,冲过去!过过去!敌人垮掉了!冲过去!”随后,后面红军战士都在为22位勇士呐喊助威:“同志们,冲过去!”

  爬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一马当先,率先冲入了火海,然后突击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地冲进大海之中。他们的衣服、头发都烧着了,仿佛一群带着烈火的战车。就这样,我军的勇士们以神明一般的英勇,占领了泸定的桥头堡。

  就当泸定城守卫——李全山团长准备反击之时,他的侧后方突然枪声大作。原来率领的红一师也杀到了泸定城。李全山见自己腹背受敌,顿时惊慌失措。为避免全军覆没,他真恨爹妈给他多生两条腿,飞似的逃跑了。

  深夜十二点,、进入了泸定城,他们在杨成武和王开湘的带领下,提着马灯参观了泸定桥。

  当从桥西折回走到桥中央时,站住了,重重地在桥板上跺了三脚,感慨万千地说道:“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就这样,中央红军的大队人马顺利通过了泸定桥,就像一支无法阻挡的铁流。站在泸定桥中央,扶着冰冷的铁链,不禁感慨道:“应该在这里立一块碑”。

  当红军的大队人马通过铁索桥后,有人建议炸掉这座桥以阻挡薛岳的追兵。但红军毕竟是仁义之师,可舍不得毁掉这座奇迹般的泸定桥。于是红军锯断了桥上的四根铁链。这样一来,人民还可以过桥,但带着沉重辎重装备的军可就望河兴叹了。

  回到之前的问题,若刘文辉真的炸掉了泸定桥,红军会不会因此覆灭呢?对此,著名学者萨苏曾引述了一名将军的观点。

  1965年,彭德怀就任西南三线副总指挥,曾一度回到大渡河,走到泸定上游的康定时,发现此处大渡河蜿蜒而过,水不深,流得也不急。因此彭德怀感慨道,打泸定桥如此惊心动魄,其实向上游走一段就可以了。

  而这也解释了刘文辉为何不肯炸桥,因为即使炸桥,红军依然能够最终靠大渡河,试问炸掉泸定桥,又有什么意义呢?

  毫无疑问,即使红军拿不下泸定桥,但以红军所展现的过人军事素质与信念来看,依然可以突破大渡河天险,长征依然能够继续。改变历史?哪有这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