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新闻中心

1968年万名乔装打扮后秘密潜入巴基斯坦10年后奇迹诞生

来源:ayx爱游戏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3-10 09:44:33

  原标题:1968年,万名乔装打扮后秘密潜入巴基斯坦,10年后奇迹诞生

  1968年,一支一万余人的部队,在乔装打扮之后,秘密的越过中巴国境线进入了巴基斯坦境内。他们都抱着有去无回的打算,很多人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遗书和棺材。

  这条公路对中巴两国都意义重大,有了这条公路,中国才能够打通前往南亚次大陆的渠道,巴基斯坦更是需要这条公路和中国交流,来打破印度对自身的桎梏。

  60年代的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屡见不鲜,所以,中国和巴基斯坦必须要紧密合作。

  60年代,巴基斯坦的国力十分贫弱,所以,在修建公路这件事情上,巴基斯坦很难提供什么有力的支持,绝大部分的工作要靠中国来完成。

  然而,中国到巴基斯坦这段路程,海拔极高,动物尚且难以生存,我们的施工队又要怎么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

  而且,这条公路所影响的,不仅是中巴两国,消息一旦传出去,周边邻国必然会出来捣乱,恐怕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会借机生事,所以,这件事情在完成之前要绝对保密。

  1966年3月18日,中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修筑中国—巴基斯坦公路的协议》。

  协议中规定,这条路的修建,由巴基斯坦的工兵部队以及中国的新疆建设兵团来共同承担。

  随后,艰巨的挑战开始了,两国的施工队很快到位,而他们要挑战的,是海拔高达六千米的喀喇昆仑山脉。

  此处冬季是茫茫冰川,夏季则洪水泛滥,雪崩、塌方、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数不胜数。

  巴基斯坦方面压力很大,他们本来就人手不足,物资匮乏,技术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万一,巴基斯坦政府方面又出现了动荡,那么,我们为之努力的工程将毁于一旦。

  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1968年,周总理决定进一步抽调兵力,前去援助中巴公路的建设。

  他们很清楚,自己这一去,面临的将是空前恶劣的环境,而工程何时完成,则更是一个无人知晓的答案。

  但是,他们并未退缩,在向家人道别之后,他们便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这段或许没有归程的路。

  然而,经年积雪的冰山,很难支撑这样的工程,我们当时所拥有的技术也很有限。、

  那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战士们用简陋的安全绳拴在腰部,另一头系在山崖上,靠着绳子的支撑,在半山腰开凿隧道。

  除了这根绳子,他们没任何可靠的安全措施,如果出现问题,他们就会跌落万丈深渊。

  悬崖上可供行动的面积很小,甚至有些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推土机上的各个零部件,几乎都是靠战士们一步一个脚印硬扛上来的。

  所以,战士们只能两两一队,一个人拿着钻机,另一个人带着火药,钻一个洞,放一点火药,引爆炸开一点之后,再继续往下开凿。

  很多时候,炸药面对坚固的岩石都是无效的。可能忙活了半天,最后只炸开了小小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石头,这或许是现代版本的愚公移山。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推土70万立方的奇迹,为后续的建设开辟了道路。

  同时,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峻岭高山,还有脚下的湍急河流,河水足以吞没他们的生命。

  为了克服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三大队组建了17个突击队,突击队的战士们每人携带着雷管以及各种建造工具日夜兼程赶工。

  一个地点完成之后,来不及休息,立刻又要跨越不知多少公里,赶到下一个地点。

  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之中,随时有可能失足,甚至有很多战士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牺牲了。

  那天,赵红旗和战友们一起扛钢管,钢管粗重,立起来比人更高,而战士们必须要把无数根这样的钢管越过悬崖,越过河流,运送到对岸的施工队手中。

  赵红旗做事情总是冲在第一个,可那天山路湿滑,脚下就是悬崖,赵红旗抬起钢管的那一瞬间,他的脚底失去了平衡。

  赵红旗的名字从此永远和这条公路连在了一起,人们绝不会忘记这样一位战士的牺牲。

  在战士们进入巴基斯坦几个月之后,严酷的冬天来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修建公路会变得更艰难,天上开始连绵不断的飘雪,积雪覆盖了整个山区,一脚踩下去,甚至会没到膝盖。

  气温降到了零下30度,而更绝望的是,在喀喇昆仑山脉,冬季会持续漫长的六个月。

  今天的人们已经非常困难想象,他们是凭着怎样的意志力熬过了茫茫寒冬,而且,在这样一个生存尚且艰难的环境里,他们的工程却是一天都没有停下过。

  六个月之后,后续的部队休养归来。他们惊喜的发现,三大队已经奇迹般的炸开了所需的隧道,自然环境的恶劣,并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

  1969年7月,夏天到来,气温升高,雪山上的水开始急剧的融化,河流水位顿时暴涨。

  那时候,中巴公路已经修建了一部分,可洪水一冲过来,战士们辛苦搭好的钢架一瞬间被冲得无影无踪,无数人的心血,就这样轻飘飘的毁在了一场洪水之中。

  他们找到了两处工地之间连接的粗钢丝,虽然构架都已经被冲毁,但是,钢丝还能支撑几个人通过。

  并且,他们携带了工具,在钢丝上重新架起了吊桥,这才终于恢复了几处工地的联络。

  战士们没时间恐惧,在洪水渐渐退去之后,他们立刻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工程之中。

  很难想象,这些战士们也不过二三十岁的年纪,个个都很稚嫩,但他们又如此顽强的扛起了这项几乎不可能的工作。

  当时,被调任到巴基斯坦的电影放映员回忆:部队里,安徽人和湖北人的数量非常多,所以,大家最喜欢让他放的就是黄梅戏。

  无数战士在喀喇昆仑山脉一起听黄梅戏的场面,可能是任何电影都拍摄不出来的奇景。

  积雪终年不化,狂风肆虐呼号,战士们相互依偎着,坐在悬崖峭壁之间,听着黄梅戏的声音从放映机里一点点的传出来。

  他们的遗体被安葬在新疆的烈士陵园,他们的灵魂依然守护着这条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公路。

  一部分战士也在这一时期返回故乡,巴基斯坦的工兵自发的过来为他们送行,巴基斯坦政府更是专门举办了告别的仪式。

  这么多年过去,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苦,可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双方的士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早已把彼此视为家人。

  不过,好消息是,公路的一部分已能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了,曾经不可征服的喀喇昆仑山脉,如今也可以被人类跨越。

  他们的医疗指挥部和战士们一起挺立在悬崖峭壁上,物资永远不够,出现重伤患的时候,战士们时常争先恐后为战友们献血。

  在工程医疗队里,无论是中国,还是巴基斯坦军队,亦或是巴基斯坦的老百姓,大家如同一家人一样,彼此扶持,跨越了血缘、民族、语言上的障碍,结下了永不消逝的情谊。

  毛主席一直非常关心这条公路的建设情况,虽然,那时他已病的很重了,但清醒的时候,他总是会询问,公路现在修建到了哪里?还有多久能完工?

  远在巴基斯坦的战士们,也一直希望可以赶快修好这条公路,让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心。

  但是,他们明白,弥补遗憾最好的办法,就是如毛主席所希望的那样,征服所有的困难,尽快打通两国之间的渠道。

  时间来到1978年,这一年,中国终于能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完成了中巴公路的修建,我们的战士,做到了前人未曾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