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产品中心

港珠澳大桥来了!中国桥梁的千年沧桑与辉煌你应当铭记

来源:ayx爱游戏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3-12 11:56:41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以超高科技含量、超高建设难度著称的“超级工程”——港珠澳跨海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慢慢的变成了“中国智造”的新名片。它的落成通车,标志着中国现代桥梁建造技术再次站到了新高度,中国由桥梁大国迈向了桥梁强国!

  我们在惊叹这座跨海巨龙雄伟气魄和国人强大的创造力时,请别忘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著名桥梁;别忘了中国桥梁的千年沧桑与辉煌。要知道,我们就生活在“桥的故乡”、“桥的国度”!

  中国疆域广阔、地形复杂,现在看来这是优势资源;但对古人来说,这是制约交通的因素。在没有桥或桥很少的年代,如果面前有一条小河拦路,要过去就得赤脚涉水;若面前是一条大河,那可能就难以逾越了。

  现代人出趟远门,几天甚至当天就能折返;而古人则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是有了足够多的桥。

  桥的本意,就是“跨越障碍”。江河桥、立交桥、人行天桥,都是帮助人或车通过有障碍的地方,从而大幅度的提升通行效率。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桥的故乡”。几千年来,中国人修建了不计其数的桥梁,它们横跨在神州大地的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了中国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史料记载,我国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独木桥和数根原木拼成的木梁桥。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别的地方建造。比如,公元前300多年建于陕西蓝田县蓝溪上的蓝桥,就是早期多跨木梁柱桥的一个代表。

  中国桥大发展于隋,全面兴盛于宋。慢慢的变多的河上架起了桥,有些桥至今仍在使用!这些桥连接起道路,编织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按照桥的结构,最容易搭建、也最早出现的桥是浮桥。除此以外还有吊桥、索桥、拱桥和梁柱桥。每一种桥力学结构不同、外观不同,特点也不同,但基本功能都差不多。

  最早的吊桥采用的是藤索、竹索,后来发展到铁索。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都江堰口,横跨岷江。它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

  唐代中期,中国出现了铁链吊桥,这比西方早800年以上。四川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建于1706年,是著名的铁索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广为人知。

  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随后在中国遍地开花。这种砖石结构的桥造型美观,坚固耐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最熟知的赵州桥。

  赵州桥建造于隋代(605年建成),至今已有1400多年。该桥由著名的工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桥的设计全部符合力学原理,实施工程技术精湛绝伦。

  它历经风霜岁月的侵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屹立在河北清水河上,这本身就令人惊叹,其科技含量也无人怀疑!

  历史上著名的拱桥还有宝带桥、卢沟桥、枫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

  梁柱桥分为木结构和砖石结构两种,是一种普遍可见的桥,也是一种很有现代感的桥。历史上这种桥很多,如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程阳桥等。

  福建晋中的安平桥建于宋代(1151年建成),曾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全长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桥。

  同样建成于宋代的虎渡桥,最大石梁长23.7米,重200多吨,古人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能开采、搬运、安放这么巨大的石材,至今令人惊叹!

  程阳桥又名风雨桥,建于1916年,是一座少数民族特色的梁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五个桥墩上各有民族特色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重檐如飞,翼然河上,非常美观。且整座桥没用一颗铁钉,全靠榫卯结构或竹木销钉固定!

  潮州韩江上的广济桥很特别,是梁柱桥和浮桥的结合体,这样便于横向过人、通车,纵向过船。

  初建于南宋的广济桥与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泉州的洛阳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连接道路、承托重量,帮助人类跨越障碍,这是桥梁的基本功用。然而在现实中,桥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出现后,很快与情感、文化、传说等融合,还成了诗词歌赋的一部分。历代文人对桥梁不吝赞美之词,将它比作苍龙腾驾、新月出云、长虹饮涧、玉环半沉,宛如一座座审美坐标!

  说到苏州的枫桥,你的脑海里会不会闪现出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说到杭州西湖的断桥,你会不会想起《白蛇传》的爱情故事?

  自古以来,人们给沟通往来的桥赋予了美好的期望。其中突出表现在对桥的命名上。比如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福建晋江的“安平桥”名字至今沿用。

  还有的桥直接表达感情。如西安的灞桥又名“销魂桥”。因为东汉人送客至此,总折柳赠别,不胜依依。唐代王之涣诗曰:“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明代葛一龙也有诗云:“桥上飞花桥下水,断肠人是过桥人。”

  在四川广安还有座“至喜桥”,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从吴入蜀,山路险峻难行,到此开始平坦宽阔,因而命名此桥。

  中国古代建桥,有时审美目的甚至超过了实际功用,尤其是在风景优美的园林里,桥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成为风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江苏吴江有一座小桥桥身环如半月,形似垂虹,就叫“垂虹桥”。宋代王安石写有《垂虹桥》诗:“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浙江绍兴有个“春波桥”,贺知章有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意丰盈的古桥,还有的名字比较古怪。如江苏扬州的“二十四桥”,唐代杜牧的诗最出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南宋姜夔也有词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还有一些桥,随着岁月流逝,已在现实中消失良久,但却在文化中长久活着。比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已随着古都汴梁(今开封)毁于黄河决口。但图画中的那个身影,却永存人们心底!

  还有些戏剧文学中的桥,以前有几率存在过,后世已消失不见,但声名一直很大。如京剧中有《长坂坡》,还有《断桥》和《草桥惊梦》等;神话中的“鹊桥”更是童叟皆知!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到近现代,一大批综合桥梁项目陆续上马。这些融合了中西方特点的中国桥,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成了一道道现代感十足的城乡风景线。

  万里长江孕育出了伟大的东方文明,但同时她也给华夏子孙带来了严重的交通阻隔。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南北交通行至这里,只可以通过轮渡过江,给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出行都带来很大不便。

  早在1917年,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就曾设计规划过武汉长江大桥,此后孙中山主持实业建设时,也曾开展第二次规划。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总设计师的第五次规划,才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变成现实!

  1956年,视察武汉,并三次畅游长江。在游泳过程中,他就在遥望正在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武汉长江大桥。之后,他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现代桥梁。建成后,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终于连通,成了纵贯南北的大动脉——京广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设的。此后1968年竣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则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主设计和修造的现代化桥梁。

  改革开放后,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我国的造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一大批跨江大桥、跨海大桥、立交桥、铁路桥建成通车。我国的桥梁建设继承传统,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既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

  尤其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有多座世界级大桥陆续建成。2008年6月建成通车的苏通长江大桥,全长32.4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跨径斜拉桥,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2011年6月建成通车的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48公里,是当时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超过宁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36公里),更超越了上海的东海大桥(32.5公里)。

  这些现代桥梁都是十足的科技含量,比如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

  不过,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世界最长跨海桥的名号非它莫属。该桥主体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中国建桥史上里程最长、制造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超大型跨海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也是中国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它的建成通车,将中国悠久的桥文化传扬全世界。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以超高科技含量、超高建设难度著称的“超级工程”——港珠澳跨海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

  中国疆域广阔、地形复杂,现在看来这是优势资源;但对古人来说,这是制约交通的因素。在没有桥或桥很少的年代,如果面前有一条小河拦路,要过去就得赤脚涉水;若面前是一条大河,那可能就难以逾越了。

  现代人出趟远门,几天甚至当天就能折返;而古人则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是有了足够多的桥。

  桥的本意,就是“跨越障碍”。江河桥、立交桥、人行天桥,都是帮助人或车通过有障碍的地方,从而大幅度的提升通行效率。

  史料记载,我国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独木桥和数根原木拼成的木梁桥。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别的地方建造。比如,公元前300多年建于陕西蓝田县蓝溪上的蓝桥,就是早期多跨木梁柱桥的一个代表。

  按照桥的结构,最容易搭建、也最早出现的桥是浮桥。除此以外还有吊桥、索桥、拱桥和梁柱桥。每一种桥力学结构不同、外观不同,特点也不同,但基本功能都差不多。

  唐代中期,中国出现了铁链吊桥,这比西方早800年以上。四川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建于1706年,是著名的铁索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广为人知。

  赵州桥建造于隋代(605年建成),至今已有1400多年。该桥由著名的工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桥的设计全部符合力学原理,实施工程技术精湛绝伦。

  它历经风霜岁月的侵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屹立在河北清水河上,这本身就令人惊叹,其科技含量也无人怀疑!

  梁柱桥分为木结构和砖石结构两种,是一种普遍可见的桥,也是一种很有现代感的桥。历史上这种桥很多,如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程阳桥等。

  同样建成于宋代的虎渡桥,最大石梁长23.7米,重200多吨,古人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能开采、搬运、安放这么巨大的石材,至今令人惊叹!

  程阳桥又名风雨桥,建于1916年,是一座少数民族特色的梁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五个桥墩上各有民族特色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重檐如飞,翼然河上,非常美观。且整座桥没用一颗铁钉,全靠榫卯结构或竹木销钉固定!

  初建于南宋的广济桥与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泉州的洛阳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连接道路、承托重量,帮助人类跨越障碍,这是桥梁的基本功用。然而在现实中,桥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出现后,很快与情感、文化、传说等融合,还成了诗词歌赋的一部分。历代文人对桥梁不吝赞美之词,将它比作苍龙腾驾、新月出云、长虹饮涧、玉环半沉,宛如一座座审美坐标!

  说到苏州的枫桥,你的脑海里会不会闪现出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说到杭州西湖的断桥,你会不会想起《白蛇传》的爱情故事?

  还有的桥直接表达感情。如西安的灞桥又名“销魂桥”。因为东汉人送客至此,总折柳赠别,不胜依依。唐代王之涣诗曰:“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明代葛一龙也有诗云:“桥上飞花桥下水,断肠人是过桥人。”

  在四川广安还有座“至喜桥”,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从吴入蜀,山路险峻难行,到此开始平坦宽阔,因而命名此桥。

  诗意丰盈的古桥,还有的名字比较古怪。如江苏扬州的“二十四桥”,唐代杜牧的诗最出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南宋姜夔也有词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还有些戏剧文学中的桥,以前有几率存在过,后世已消失不见,但声名一直很大。如京剧中有《长坂坡》,还有《断桥》和《草桥惊梦》等;神话中的“鹊桥”更是童叟皆知!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到近现代,一大批综合桥梁项目陆续上马。这些融合了中西方特点的中国桥,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成了一道道现代感十足的城乡风景线。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现代桥梁。建成后,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终于连通,成了纵贯南北的大动脉——京广铁路!

  改革开放后,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我国的造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一大批跨江大桥、跨海大桥、立交桥、铁路桥建成通车。我国的桥梁建设继承传统,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既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

  2011年6月建成通车的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48公里,是当时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超过宁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36公里),更超越了上海的东海大桥(32.5公里)。

  这些现代桥梁都是十足的科技含量,比如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

  港珠澳大桥也是中国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它的建成通车,将中国悠久的桥文化传扬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