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新闻中心

江苏广电总台戴玲燕: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桥

来源:ayx爱游戏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21 22:33:32

  这是2007年我和搭档在云南怒江州拍下的画面:一名小女子背着书包,悬在江心,靠一根溜索到彼岸上学。她,是8岁的余燕恰。

  15年后,女孩学成归来。她微笑着走上跨江大桥,在咱们的镜头里留下美好瞬间。她,是23岁的余燕恰。

  15年,这个劈波斩浪的小女子长大、圆梦。而我,也亲历了一段了不得的追梦故事。

  15年前,一条头绪招引了我的留意:在祖国西南端的怒江大峡谷里,孩子们为了上学,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假如走桥上学,要绕十几公里的山路。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带着零散信息,我和3位搭档动身了。

  怒江的阴险超乎咱们的幻想。它劈开山峦一路狂奔,江上没有一条船。但两岸乡民靠着溜索,飞出一条条难以幻想的“天路”。我问老乡:“假如溜得太快,刹不住车怎么办?”他们说,抓一把草,到岸之前握紧、减速!不过假如操作欠好很可能手掌开花,一头撞上山崖;我又问:“假如滑轮断了,人掉到江里怎么办?”他们指了指翻滚的江:“那就回不来了……”

  在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小学采访的时分,我遽然听到山沟里传来尖锐的冲突声,回头一看,一个“小红点”从远处飞过来,搭档敏捷调转摄像机,大声喊道:“是个孩子!”可溜到一大半,孩子停了下来,像一片摇摇欲坠的树叶,凶狠的江水简直要触到她的脚尖。本来,由于体重太轻,她只能依托惯性溜到这儿,剩余的一段,双手不断攀爬这才抵达结尾。

  这是我遇见燕恰的第一幕,也是扎进人心头的一幕。很快,咱们联合全国二十多家媒体,募捐140多万元,为当地建了三座人马吊桥,其间一座,就在燕恰上学的路上。我清楚地记住通桥典礼那天,孩子们振奋极了,一个个小脸通红,一步步小心谨慎。也就在那一天,燕恰第一次走上了“桥”,书包里再也用不着装滑轮。那时刚刚作业不久的我也第一次殷切地感触到,记者这份工作本来能改动这么多。

  这些年,燕恰的音讯一直让我挂念。她跟着爱心人士到北京,第一次看到了峡谷外的国际,我替她快乐;她说自己是笨小孩常常做题到清晨,我有点疼爱;膏火有难处了,我就和搭档们一同帮她想方法。2018年,她考上了昆明医科大学,结业的时分她对我说:“再来怒江看看吧,我和家园都不相同了。”

  所以时隔15年,我重回怒江。一路上,四面漏风的吊脚楼变成了美丽的高楼、“美丽公路”串起了快速交通网。尽管我无数次在脑海中幻想过和燕恰的重逢,但当她迎到村口,一把抱住我,我仍是不由得掉下了眼泪。除了这张了解的脸,其他的,都变了。

  燕恰看出了我的惊奇,她说,家园的改变的确太大,假如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难以置信”。真的难以置信,在国家易地扶贫搬家工程的帮扶下,2016年,燕恰家就从山上搬到山下,住进了两层高楼。整村搬家那天,乡亲们还自发杀了一头猪,那是春节才有的喜庆。村里还开展起草果工业,政府免费送苗、企业上门收买,燕恰家种了十亩。我问燕恰妈妈,对现在的日子哪里最满足?她大笑着答复:“哪里都满足!”

  从前牵动人心的溜索和爱心桥,现在还在吗?我找到了当年参加爱心桥制作、并见证国家溜索改桥的工程师,他说早在2016年,怒江上的溜索就悉数被双向多车道大桥替代。爱心桥现在现已很少有人走过。看着它们的落寞,我很快乐,怒江上百桥飞架,小山村跟上了年代的脚步。

  最让我意外的仍是燕恰。原以为她总算学有所成,从此走出了大山,可她说,靠着国家助学金和各项补助,她才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现在山区医疗人手严重,自己必定要回到家园。上一年9月,燕恰入职怒江州人民医院。每逢有义诊进山,她总是自动报名;村里白叟生病了,通晓傈僳语的她总会帮一把。看着她瘦弱又繁忙的身影,我理解,那是愿望,在爱的膏壤中开出的花。

  咱们的报导播出后被全网重视。有网友说:“在大山的褶皱里,我感触到了祖国开展强有力的心跳。”还有网友说:“这样的青年,是家园的期望、是我国的期望。”是啊,今日的大山,正拥抱更多归来的孩子。村庄教师、护林员、新农民……“余燕恰们”正用斗争,架起新的愿望之桥。

  而我,带着这一个故事的力气和感动,也一次次动身,架起自己心中的那座新闻抱负之桥。

  不管多远,我都会记住15年前,把自己挂上滑轮和孩子们感同身受的时间,那里有记者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勇气。

  我也会记住15年后,当我再次坐上溜索,它渐渐的变成了观光旅游项目,美丽怒江在眼前飞过,年代浪潮奔涌向前,那是山间最悦耳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