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新闻中心

2007年云南女孩每天溜索横跨怒江上学长大后她的选择让人意外

来源:ayx爱游戏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3-16 15:54:01

  2007年,云南省怒江的8岁女孩,去上学的唯一交通方式,就是凭借着一根铁索,在汹涌的怒江上穿过,如果不小心掉下去,生还的可能几乎没有。

  这对大人来说都很危险,她却每日往复早已习惯。如今她早已长大成人,也顺利从大学毕业。但这时,她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那么,这个小女孩是怎样做到的呢?16年过去,如今的她究竟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光明网、北青网、京报网),2023年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有几率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202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正在举行22届毕业典礼。在一众医学生里面,有一个女孩引起注意,她就是当年的“溜索女孩”余燕恰。

  余燕恰是1999年,出生在云南省怒江州大山里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被怒江隔开,想要出去十分的不容易。

  于是,村子里的人们在怒江之上,建造了一根铁索,连接了两座山。因没有安全设施,比较危险,所以只有必要时才会外出。

  而且,这个铁索也只有成年人使用,他们会到铁索的另一边,去采购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余燕恰在小的时候,从来就没出过门。

  后来,村子对面建了一座学校,这里的孩子们有了闯出去的机会。余燕恰的妈妈,非常坚持让余燕恰读书。

  于是,4岁的余燕恰,就开始被妈妈教滑铁索的方法。小小的余燕恰,看着汹涌的江水,害怕的不敢上前。

  妈妈便将她抱在怀里,带着她穿过了铁索。转眼间,余燕恰就到了上学的年纪,她必须要自己滑铁索去上学。

  虽然她还是有些害怕,但是求知的欲望大过了恐惧。她穿好了滑轮,将绳子绑好之后,双腿用力一蹬,就滑了出去。

  2007年,有记者到怒江采访的时候,刚好看到了余燕恰滑铁索,他们很震惊8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勇敢,便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之后,同行的两个男生,想要体验一下这个铁索。他们发现,有风的情况下,铁索会来回晃,有时候还会卡在中间,要手拽着铁索爬到岸上。

  回去之后,这些记者根据了解到的事情和拍到的照片,写了一篇新闻,发到了网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很多的网友,都看到了余燕恰的勇敢,还有对知识的渴望。还有很多的好心人,想要尽自己一份力,帮助这一些孩子走出大山。

  江苏电视台自然也看到了这件事情,他联合了国内的几十家媒体,办了一场慈善晚会。在很多人的帮助下,铁索被换成了一座桥。

  这座桥非常的坚固,孩子们再也用不着担惊受怕的穿过怒江,村民们的出行也方便了很多,他们能够随时出门了。

  除此之外,很多好心人还给余燕恰捐赠了学习工具,还有一些日用品,希望她能够好好的学习。余燕恰很感谢他们,所以学习更加的努力。

  这些好心人,还带着余燕恰乘坐飞机,到北京游玩。第一次坐飞机,余燕恰觉得非常新奇,她一直盯着窗外的景色,生怕错过了什么。

  这些好心人看到余燕恰,眼神中的向往,告诉她说:“这样一个世界非常广阔,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就能自己出来玩了。”

  余燕恰将这句话默默记在了心里,她把这个当做是自己的一个小目标,开始了刻苦的学习。她有不会的问题就问老师,老师也会很耐心的教她。

  每次考试的时候,余燕恰都是班级里的前几名。但她觉得还不够,她要继续努力学习,考一个好成绩,走出大山然后回报社会。

  2010年,余燕恰的父亲因为一些疾病,遗憾离开了这样一个世界。家里没了顶梁柱,收入也是直线下降,还好政府为余燕恰申请了补助款,她才能够继续读书。

  2017年,交通没有问题以后,村子里的经济也就上去了。村子很适合种植苹果,余燕恰的妈妈也成为了种苹果的一员。

  余燕恰的妈妈透露,他们村子里的每个人,靠着种植苹果,每年的人均收入能达到一万元,足够日常的花销了。

  不仅如此,政府还为他们筹集了捐款,将他们的茅草屋,全部都盖成了统一的楼房。村子里的人们,生活得到了改善,工作的更有动力了。

  余燕恰也是不负众望,在2018年参加了高考。成绩出来以后,余燕恰以568分的成绩,考进了昆明医科大学。

  考入了大学的余燕恰,并没有松懈下来。很多人觉得她以后,终于能够脱离大山时,她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2022年6月,余燕恰从学校毕业,她的能力可以去大城市的医院。但是,她全都拒绝了,决定回到家乡工作。

  因为在她觉得,大城市的医疗条件本身就很好了,而家乡的医疗条件很落后,小时候村里都没有卫生院,那才是她应选择的地方。

  凭借着余燕恰的努力,她成功被怒江州人民医院录用,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每天做着繁杂的工作,但她却非常享受。

  在她的带动下,当年其他滑铁索的孩子,也都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家乡的建设中来。余燕恰知道,如果他们受都不回去,又有谁会去建设家乡。

  如果所有人都出去不再回来,那家乡只会慢慢的落后。反而走出大山的他们,学成之后再返回,就能为家乡建设添一份力。

  如今,余燕恰的家乡得到了国家的扶贫,建设的慢慢的变好。她所在的村子,也建设起了学校,那些孩子也不用像他们当初那样,跨越怒江去学习。

  余燕恰仍然在医护岗位上发光发热,虽没什么大成就,但是她非常的享受其中,她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她还很感谢,当初帮助过她的所有好心人,感觉自己很幸运。称假如没有他们,她的人生或许没有如此光明。

  也正是因此,她才决定要更加的努力,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才不辜负,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