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产品中心

藤索-木梯-钢梯 凉山悬崖村开启藤梯加固工作

来源:ayx爱游戏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11 16:38:38

  今年5月,媒体曾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勒尔村村民通向外界需要沿悬崖攀爬17条藤梯一事。记者今日获悉,“悬崖村”已启动藤梯加固工作,预计1个月左右完工。

  记者从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处获悉,原17条藤梯的改造工作已从8月27日开启,“未解决村民出行安全问题,我们先在原来的藤梯旁修建一条钢筋结构梯道,之后道路修建问题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尽量维持当地自然风貌。”

  阿吾木牛称,新的钢筋结构梯道原计划7月初开始执行,但因昭觉县通往乡里的部门路段出现塌方,材料与设备无法运进村里,因此耽误了进程。目前17条藤梯的加固工作已完成2条,其余15条预计1个月左右完工。

  新京报此前报道,凉山“悬崖村”海拔1400多米,共有72户居民,村民外出需要顺着悬崖攀爬近90度的藤梯,藤梯基本上没有任何遮挡。山上没有小卖部、门诊、学校,村民一般每周下山赶集一次,在山下读书的15名孩子每月月中和月末回家一次,家长轮流接送,一趟上学路要走两个小时。

  报道发出后,当地成立工作组,并带领施工、设计单位进入“悬崖村”,应急解决天梯道路安全问题,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此前表示,会首先施工钢筋结构梯道。

  “悬崖村”,位于凉山州昭觉县支尓莫乡,名叫阿土列尔村,海拔1600米。从山底的小学到山顶的村庄的海拔高差将近1000米。

  凉山“悬崖村”——这个近来广受世人关注的山村,实际是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一个组--勒尔组,它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土壤肥沃的山坳中。村民走向外面的世界,常常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钢)梯。

  实际上,大凉山远远不止一个“悬崖村”。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区”,是全国、全省最集中连片的贫穷的地方之一。

  近来,凉山“悬崖村”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非常关注。世人为此一片惊呼:这么危险的地方,怎么能住人?孩子们的上学路到底有多危险?到底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近日,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亲赴大凉山,为您带回凉山“悬崖村”故事,故事将分别在6月6日、6月7日分上、下两篇推出。

  5月29日,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用了2小时45分,攀上了落差800米的4公里悬崖,站上了凉山“悬崖村”。

  5月29日上午9时10分,我们和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带来的几位村民,从位于阿土列尔村牛觉组的勒尔小学出发。阿皮几体在这里已经当了10年乡党委书记,有外来者去勒尔组,他常带着村里的青壮年来帮忙:“背着东西你们干不上去。”牛觉组,海拔约500米,就在省道307附近,是阿土列尔村惟一一个不在悬崖上的组:“全村现在实际居住的户数有100多户,有76户在山上。”

  仰头望,勒尔组不知所踪,只见狮子山上郁郁葱葱。到勒尔组,并不只有攀爬悬崖走“天梯”一个选择。沿古里河河谷穿过古里大峽谷,是村民们下山常选的另一条路:“村里跑得最快的小伙子,从那条路跑下山,不到20分钟。”然而,河谷里高石耸立,每年只有3个月枯水期可以相对安全地通过,且还要提防山里的动物往下扔石头。那条路,并不是回家的上上之选。如果想要最安全地回到勒尔组,村民们还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穿过另外两个村的山路,那里并不陡峭,但是从勒尔小学出发,需要绕行15公里。相较而言,攀爬悬崖上的“天梯”,看似危险,因为自小熟悉,反而是村民们认为最便捷安全的路途。

  当地村民负重爬上梯子,他和记者说,上梯子没什么太难的,每一步踏踏实实走好,看着脚下的梯子就好,并没那么难。

  从勒尔小学出发,沿山势蜿蜒而行,路越来越陡,四围里草木枝繁叶茂。记者不得不将背包交给随行的彝族小伙儿俄依铁,并迅猛地脱掉外套和长袖。眼见T恤湿了干、干了湿,“天梯”却不见踪影,记者忍不住问道:“天梯到底在哪儿啊?怎么还不到?”

  这一问,阿皮几体打趣说:“看来你很想爬天梯啊。”在记者眼里,只要爬上了“天梯”,就算到了悬崖;到了悬崖,离勒尔组就近了。这个想法刚一出口,村民们都会忍不住笑起来:“我们已在悬崖上走了很久了。”夏季,山里的树木长起来,挡住了视线岁的俄依铁又不时拉记者一把,虽觉山势陡峭道路狭窄,记者一直没察觉危险,并不知道那些拉着树藤往上爬的地方,竟然就是悬崖。

  说话间,国歌声在山间回荡。不知哪位村民喊了一声:“唱国歌了,停下来。”如同彝族的孩子在路上遇到车辆,会停下来行礼;爬山途中,只要听到国歌声,大家会自觉地停下来。山脚下,勒尔小学庆祝六·一的活动即将开始,我们已走了一个多小时,原来,学校还在眼前。

  在爬山的过程中,山下的小学播放起国歌,所有人停下脚步,朝着国旗升起的地方行注目礼。

  “天梯”终于出现在眼前!记者有些兴奋,甩开俄依铁的手冲上前去。“天梯”的雏形原是村民们搭建的木梯,每一步的梯距并不相同,两旁垂下一些长树藤。2006年,狮子山上修建水电站,给村里留下一些钢梯和钢索,村民们用来加固了“天梯”。

  最近的一条山路,长约4公里,其中有十余处峭壁,攀爬的地方大部分是钢筋加固的藤梯。

  踏上“天梯”,记者试着爬了两步:“挺牢固的啊。”阿皮几体和村里的帕查有格喊:“小心脚下,两边有铁丝。”果然,梯子的两侧缠绕着一些已然生锈的铁丝和钢丝。踩实了每一步,抓稳上一步梯子或者钢索(或树藤),记者顺利爬过第一段“天梯”,不禁有些得意起来:“这个比之前的悬崖安全多了,梯子太牢固了。”在阿皮几体的“指使”下,一直沉默寡言的俄依铁拿着绳子走到记者而前,不由分说将绳子绑在记者腰间:“上面还有更长更陡的样子,万一踩滑了,有绳子才能拉住你。”

  于是,在俄依铁的牵引下,记者与村民们一起,一段段“天梯”向上爬。“天梯”中最长的那一段,角度几乎垂直,长度约30米,记者气喘吁吁爬上去,阿皮几体指着“天梯”说:“就这一段,上次他们几个小伙子比赛,有一个用了不到20秒就爬上去了。”

  除了充满彝族风情的房屋之外,其他都是村民们种植的大片的花椒、玉米、土豆和核桃树

  屋舍俨然、鸡犬相闻、阡陌纵横,如此形容跃然眼前的勒尔组,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田地里新挂果的青花椒、核桃树遍及家家户户,偶有的一朵土豆花随风摇曳,裹在叶间的玉米正偷偷地长出玉米穗,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带着两只母鸡在屋舍前踱来踱去……正如村支书某色吉日所说:“我们这一个地区,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地更好。”

  某色吉日自爷爷的爷爷那一代,就居住在勒尔组。村里老人留下的传说他信手拈来,地势天险避人祸(战争)、落石为界避天灾、猴子醉酒关猪圈……听某色吉日好一阵啪啦啪啦,村里年长些的人团团围坐,就只有一个结论:勒尔组虽然在悬崖之一,除了不通公路,什么都好,大家不想搬下山。

  48岁的某色拉则从爷爷那代开始居住在勒尔组,而今,他的大儿子已经成家,与儿媳在山下租了门市卖小杂货。但某色拉则不想下山,因为他的125株青花椒和150株核桃树都在山上。青花椒成熟后背下山去卖,大约可以卖45元/斤,加上已经挂果的核桃,某色拉则粗略估计今年年底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元:“再等两年,所有青花椒和核桃都长好了,一年收入可能有两万元。我下山了,但是我的产业下不了山啊……”

  某色吉日虽然留恋故土,同样颇为烦恼:“有了急病来不及送下山,我们是发生过这种事的。以前山上也用学校,可是根本留不住老师。三年前山下修了勒尔小学,10多个娃娃才上学。”

  正午的烈日下,村民们都围在村长家的屋顶上聊天。这其中,包括22岁的某色拉博。当地风俗17岁就可以结婚,但拉博至今没有女朋友。小伙子斩钉截铁说自己不想下山。可是,哪位姑娘愿意爬上悬崖嫁给他呢?拉博很自信:“她真的喜欢我,会上来了。”

  某拉博是村里的爬山能手,悬崖上最长的那段“天梯”,他只需要不到20秒就能爬完;如果沿河谷下山,他一路小跑,不用20分钟便能冲下山去。但在众多长辈面前,拉博言不由衷。下山路上,他和记者说,之所以不能下山,是因为要在山上照顾年迈的父母。他的父亲,已经72岁。在彝族的风俗里,同一家支(家族)的青年男女不可以成婚。勒尔组的村民基本来自某色、吉巴、俄的3个家支,他们的青年男女谈恋爱,多数经人介绍。从17岁到现在,拉博也见过一些女孩,可是一个也没有成功:“就是你说的那个原因,她们不愿意爬到这山上来。”

  这所小学里的孩子很多就是住在位于山顶上的村子里,他们全是在父母或者老师的陪伴下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虽然道路不通,但悬崖村并未与世隔绝。村民们让孩子们求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跟着政府的脚步脱贫致富的动力越来越足。他们,更希望融入山下的社会。

  修路,当然是村民最企盼的一件事。但葱郁的大山里,修路对生态的破坏不言而喻。相对昭觉县一年仅一个亿的财政收入,花四五千万来修一条路并不现实。除了阿土列尔村,支尔莫乡还有两个未通路的村子,作为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坦白说自己的私心很想能修路:“但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昭觉县的财政收入又不多,要花5000万只为我们乡修路,说不定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就实施不了项目,修不了路。”

  下山的路上,我们沿着河谷一路向前,帕查有格说,另一个想法是沿河谷修栈道,顺便做旅游开发:“但修栈道的可行性也需要研究,而且不知道成本有多高。”帕查有格虽然解决不了路的问题,却一直在想办法让村民们脱贫致富。阿土列尔村有37户贫困户,帕查有格刚来时,村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核桃树已经做的应种尽种,今年预计会引进一些新品种。早前村民自种的玉米、土豆等作物,在同等条件的高山上产量名列前茅,这也给了青花椒极好的生长环境。如今,帕查有格教村民在可以补种青花椒的地方进行补种,未来将给大家带来不匪的收入。一棵核桃树、一棵青花椒树、再加一棵山下种植的脐橙,“三棵树”为阿土列尔村贫困户的脱贫带来了新希望。山路上,羊群不时跑过,留下一路黑亮的山羊粪,帕查有格指着羊群说:“你看,头上系着红绳的就是我们村的羊。”山羊合作社,是阿土列尔村脱贫的上佳选择:“养猪养牛养得再肥,下不了山只是一堆肉变不成商品。山羊能自己山上走,哪里都可以去。我们只需要把它赶到公路边,去再远的地方装车运输就可以了。”

  黄昏时,我们沿古里河谷,回到了勒尔小学。勒尔小学虽然是村小,但学生除了阿土列尔村的孩子,还有附近其他村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学校上10天课,放5天假。5月29日 ,正好是即将放假的前一天,学生举行了六·一的节目表演,45岁的某色伍哈看完节目并未离去。某色伍哈曾经下山打工,因为不认识字,不会说汉语,他发现了自己打不了工。现在,某色伍哈的汉语已经流畅起来:“我特别想让孩子上学。”某色伍哈家的4个孩子都进了学校,在勒尔小学的两个女儿,一个上二年级一个上学前班,孩子放假回山上时,他就将小女儿背在背上,在大女儿腰间绑一条绳子,拉着她一起爬上山去。

  勒尔组有16个孩子在勒尔小学上学,最小的6岁,最大的15岁。因为第二天要回家都很兴奋,15岁的女孩陈心明说起回家的路觉得“路是很难走的。”14岁的某色拉作跟陈心月一样上三年级,有时候是父母带着她回家,有时候她就和同学们一起回去:“有时候有点害怕,如果爬梯子回头看的话,头会晕。校长和老师会送我们到半山,明天也会送。”但害怕归害怕,每一个孩子都很喜欢上学。10岁的俄的曲坡是个上二年级的男孩,很喜欢到学校,每次上下山父母都陪着他:“有爸爸和妈妈的保护,不怕。”

  (),一家专业的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混凝土切割、古建筑修缮的企业,转载请标注明确出处。